列車經(jīng)過貴南高鐵營盤清水河雙線特大橋。
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
8月31日,貴南高鐵全線正式開通運營。
在貴州貴陽和廣西南寧間建高鐵,有多難?
高山盤亙,峻嶺縱橫——橋隧比高達90%,線路全長482公里,甚至要在隧道里架橋。
世界遺產地,地球綠寶石——貴南高鐵須穿越多個自然保護區(qū),每一方渣土、每一棵綠植都不能隨意處置。
再難也得建。
貴南高鐵,沿線串起30多個少數(shù)民族聚居區(qū),結束多地不通高鐵的歷史,帶來新的發(fā)展空間。
從勘探到通車,近10年時間,總投資超750億元,這樣一項超級工程是如何建成的?
近日,記者跟隨貴南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龍宗明、貴州段現(xiàn)場指揮長許為農、朝陽隧道總工程師王旭光的腳步,一探究竟。
總體設計負責人龍宗明:
“設計方案歷經(jīng)上千次改動,只為在發(fā)展與保護間取得最佳平衡”
貴陽、南寧,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節(jié)點。打通兩地間的陸路交通通道,不僅是地方經(jīng)濟發(fā)展需要,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建設需要。
2014年,貴南高鐵勘探工作啟動。
翻看地圖,貴陽南寧間橫跨著貴州高原、苗嶺山脈,還有清水河、漳江等多條河流。一路山高谷深、溝壑縱橫,地形地貌復雜多變。
線路,是高鐵的跑道。地質條件如此復雜,選線至關重要。
“一條高鐵線路的設計,安全可靠是底線,服務地方發(fā)展是目標。”來自中鐵二院的龍宗明說,第一步,要從復雜地質中選出適合施工的路段。
“空、天、地”勘察新技術齊上陣?,即利用衛(wèi)星遙感等技術,解譯不良地質;天,即利用無人機等技術進行勘察設計,避開不良地質、不必要的工點;地,則是指通過地質羅盤、地面激光雷達等技術了解地質參數(shù)。“高分衛(wèi)星遙感解譯技術,大幅提高了不良地質的解譯精度和效率。”龍宗明說。
有了基礎資料、實現(xiàn)初步設計,線路具體怎么走,還得靠設計人員實地走訪。
龍宗明回憶,2015年9月,為確定老百山隧道進出口,5人團隊在山溝里摸索了好幾天,走野路、過小河、蹚積水,才最終選定隧道口位置。“482公里的高鐵線路,我們一步步走過,沒有路就蹚出路。”兩個月,龍宗明和設計團隊成員從起點走到終點。
設計中更難的是發(fā)展與保護的平衡。
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,是世界自然遺產地,被譽為“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”。“這里自然保護區(qū)眾多,最優(yōu)選擇是從外圍繞過。”龍宗明說,然而為了把旅游資源效益最大化,讓高鐵更好促進沿線地方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線路又需經(jīng)過荔波縣。怎么辦?
以隧代橋、以橋代路。經(jīng)過1年反復論證,并通過環(huán)境影響專題評估,荔波段線路才最終確定。
“我們整整花了3年時間,才確定整條線路方案。”龍宗明說,僅貴州段就做了1675公里的線路規(guī)劃,從中選擇最適合的199.64公里,“一條高鐵線路,設計方案歷經(jīng)上千次改動,只為在發(fā)展與保護間取得最佳平衡”。
設計方案盡最大可能途經(jīng)更多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地區(qū),讓30多個少數(shù)民族聚居區(qū)一步躍進高鐵時代。
貴州段現(xiàn)場指揮長許為農:
“我們在最嚴苛的環(huán)保要求下,建出了高標準的高鐵線路”
見到許為農時,貴南高鐵正在接受高速綜合檢測列車——“黃醫(yī)生”的檢驗。當天,車身涂裝成醒目黃色的列車,以385公里的時速通過貴南高鐵貴州段,極限測試線路各項指標。
“對工程人而言,線路都像自己的孩子。這次檢驗,就像孩子參加高考。”來自滬昆客專貴州公司的許為農,是貴州段現(xiàn)場指揮長。
在這位干了40年的“老鐵路”看來,貴南高鐵最大的特點是綠色。
——“綠寶石里穿個洞”,貴南高鐵經(jīng)受住了最嚴苛的環(huán)?简。
2018年,貴南高鐵全線開工建設。九萬大山一號隧道是許為農最關注的工程之一。
一方面,工程難度大。隧道洞身穿越9套地層、3條斷層、2條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,上跨區(qū)域性暗河、下穿眾多溶巖洼地,容易出現(xiàn)突泥、涌水、塌方等現(xiàn)象。
“隧道出口7公里范圍內就分布了34個溶巖落水洞,其中19個對施工有威脅,1個處于隧道正上方。”許為農介紹,隧道單日最大涌水量達72萬立方米,相當于380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,風險極高。
另一方面,環(huán)保要求更高。隧道挖出的渣土,必須運至15公里外堆放;為施工開挖的橫洞,必須回填、復綠,保持外貌一模一樣;供電站、牽引變電所也不能建在線路邊上,必須移至保護區(qū)外……
施工方專門花費1000萬元,建設3個污水處理站,以確保排放的廢水滿足環(huán)保要求。“每月僅處理站的運營成本就高達10萬元,但我們做到了廢水可循環(huán)使用,對環(huán)境無影響。”隧道施工單位中鐵十八局項目部副經(jīng)理汪平說。
“我們在最嚴苛的環(huán)保要求下,建出了高標準的高鐵線路。”許為農說。
——多花3800萬元,只為將對生物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澄江雙線特大橋,穿越了廣西都安澄江國家濕地公園。這是一片保育區(qū),生活著小鴉鵑、黑翅鳶等2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。這些動物對噪聲、燈光反應特別敏感。
“我們專門設計了聲光屏障,多花3800萬元,只為將對公園內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降到最低。”龍宗明介紹。實際施工中,施工單位還通過精算加大墩距、減少墩數(shù)的“環(huán)保等式”,科學加大橋梁跨度,保護了2291.94平方米濕地。
貴南高鐵沿線途經(jīng)自然保護區(qū)10處,世界自然遺產地2處、城市飲用水源13處、森林公園7處,施工過程做到零污染、零破壞,是一條生態(tài)鐵路。
朝陽隧道總工程師王旭光:
“為了這條隧道,我們的青春在這座大山里度過”
“這條隧道是全線地質情況最復雜的超大富水巖溶隧道,非常不容易。”許為農建議記者一定要到朝陽隧道看看。
翻山越嶺近4小時,記者終于來到了中鐵十二局貴南高鐵項目部。司機告訴記者,這里本沒有路,是為了挖隧道才專門修的一條路。
朝陽隧道,全長12734米,斷層破碎帶和軟弱圍巖占全隧70%以上,具有135處施工風險。該山體地下暗河、巨型溶洞溶腔縱橫交錯,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聯(lián)通,地質環(huán)境極為復雜。
“朝陽隧道是名副其實的‘水簾洞’,10天就能排出一西湖的水。”來自中鐵十二局的王旭光說,更危險的是,隧道埋深超過432米。這就意味著,山體內的溶腔水,一旦在施工中被戳破,水體在巨大山體壓力下能噴射15米遠,中間夾雜的鵝卵石,會像子彈一樣飛出來。
面對高壓富水和巖溶地質難題,建設者們構建了“2橫洞+1斜井+2平導+1通風豎井+17橫通道”的隧道建設格局,通過構筑超過1萬米的排水坑道,解決難題。
“我們2016年底進場施工,直到2022年5月才貫通。”王旭光說,“為了這條隧道,我們的青春在這座大山里度過。”
建設過程中,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。貴南高鐵的建設,前后有超過10萬人次參與其中。
這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“我們期待著,貴南高鐵帶來更多游客體驗‘天然氧吧’,同時帶著茶葉走出大山,幫助茶農增收致富。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“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”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級傳承人孟榮芳說。
開通運營后,貴南高鐵通過貴陽鐵路樞紐與上海至昆明高鐵、成都至貴陽高鐵、重慶至貴陽高鐵、貴陽至廣州高鐵等線路連接,通過南寧鐵路樞紐與南寧至廣州高鐵,南寧至北海、防城港、崇左等北部灣城市群間的城際鐵路相連。
山海相連,融入全國高鐵網(wǎng)絡,西南民族地區(qū)交通大動脈打通了。 |